走进铜陵

      铜陵市,隶属于安徽省,位于安徽省中南部、长江下游,北接合肥,南连池州,东邻芜湖,西临安庆。介于北纬30°45′—31°09′、东经117°35′—118°09′之间,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。
      铜陵历史悠久,因铜得名、以铜而兴,素有“中国古铜都,当代铜基地”之称。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,盛于汉唐,延绵3500余年。新中国第一炉铜水、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。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,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。
      截至2016年,铜陵市下辖3区1县,户籍总人口170.85万人。实现生产总值(GDP)957.3亿元,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48.9亿元,第二产业增加值569.6亿元,第三产业增加值338.7亿元。三次产业结构为5.1:59.5:35.4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9960元。
      铜陵是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、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,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“长安杯”。
铜都历史
      南唐保大九年(951年),改义安县为铜陵县,属昇州。铜陵县设置后,即将县治由顺安镇移至铜官镇(今铜陵县城关镇),当时称江浒。
北宋开宝七年(974年),曹彬伐南唐,闰十月克铜陵县,初江南道(路),后改属江东路池州。
      元朝,铜陵县属江浙行省池州路(后改为池州府)。
      明朝,铜陵县属池州府,直隶于南京。
      清初,铜陵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;后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江南省。康熙六年(1667年),江南省分为江苏、安徽两省,铜陵县属安徽省池州府,后设徽宁池太广道,池州府为其所属。
      中华民国元年(1912年)1月废府,铜陵县直属安徽省。民国三年(1914年)6月至民国十七年(1928年)8月属安徽省芜湖道。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10月后属第二专区。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8月6日改属第八专署至铜陵解放。
      1949年4月21日,铜陵解放。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。1952年2月4日,铜陵县改属安庆专区。1956年10月12日,成立铜官山市,属省直辖。1958年9月5日,撤销铜陵县建制,市、县合并,改名铜陵市,属省直辖。1959年4月3日,经国务院批准保留铜陵市建制,仍属省直辖;恢复铜陵县建制,属安庆专区。1964年7月29日,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,实行政企合一,为省直辖。1971年12月11日,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,属省直辖 。2015年10月13日,安庆市枞阳县划入铜陵,撤销铜官山区、狮子山区,以原铜官山区、狮子山区的行政区域为铜官区的行政区域  。2015年12月3日,撤销铜陵县,设立铜陵市义安区,以原铜陵县的行政区域为义安区的行政区域。
 

技术支持:新安人才网